蔡名新赞
题诗:邓高鹏
力微奉献以为常,点亮青春一束光。
古道热肠薪火送,温馨时刻总难忘。
“你未必光芒万丈,但一生有光。”
公益的精神在于什么?我想,正在于不以善小而不为。而在丰饶秀美的江西奉新,在人情纯美的上富,在远离城市喧嚣的地方,这样的精神,深深地扎根在很多人心中。蔡名新,就是这样一个人。
“我只是一名普通的志愿者,力量微薄,只希望有更多的爱心人士,能够加入我们乐行事业当中来。”
采访时,蔡名新同志如是说道。谦逊如她,自2018年8月起成为志愿者后,在夏日巡河、疫情防控等等志愿活动中踊跃参与,多次获评优秀志愿者、最美志愿者。
为什么成为志愿者呢?公益的初心在哪?
对于蔡名新而言,答案,在于尽己所能。所谓不啻微茫,造炬成阳。在乐行公益的每个人都只是时代的一粒尘埃,但一粒粒尘埃聚合一处,尽己绵薄之力,就成了人世间的守护之山。当乐行公益的志愿者们在炎炎夏日沿着河生长出一条流动的山脉,蔡名新会告诉你,身处其中,尽己所能,就会感到一种流动在胸中的灼热。这种热不同于外在的炎热,而是“古道热肠”的薪火,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,更需要这样的微光。
但公益之行,也不只有暖心之事。痛苦也常常伴随着回忆涌现,挥之不去,难以忘怀。
在2022年冬季一次寻找失踪老人的途中,无论是迟迟未能找到老人的焦急、为老人身体健康的担心,还是最后的心碎,都令蔡名新不愿想起。
不过即便如此,她的公益之行也未曾停驻。
“也不是每次都找不到啊,只要还有那一丝可能,我们就要做是不是。”
是的,只要还有希望,无论大小,就有必要为之尝试。
正如不久前,她在疫情期间主动出击,在高速路口值班。后来响应公益事业召集更多人手的需要,在群众需要的地方为群众做核酸检测采样。炎炎盛夏主动到各地参加宣讲活动,为群众生命安全拉好宣传之绳、强化科普之网。
“奶奶,我够不着。”做核酸时,一位老婆婆带着一个小男孩前来“捅喉咙”,但小孩子的身高自然够不着那个柜子。
蔡名新见状,连忙道:“我来抱吧。”
也许这样的小事微不足道,但“积善成德,而神明自得,圣心备焉”,对于始终奋斗在志愿服务第一线的蔡名新来说,能用实践带动更多的人加入公益事业,就算只是一点星星之火,也终能为光明的未来送去燎原之势。
“群众的需要,我们都尽量满足。”这是蔡名新在长达五年的志愿经历中总结出的人生信条。
这种由一而百、由百而万的热心,正是新时代下,无数个蔡名新们,用奋斗交出的一份人生答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