阳光助残-帮扶残障群体活动

主题:阳光助残路,温暖每一步 受众:不限人群 数量:约4000次 解决:增强残疾人社会适应力,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期限:2017年7月-2027年7月
捐赠该项目

项目详情

一、项目背景
      我国有众多残疾人,他们在生活、就业、教育等方面面临诸多困难,需要社会给予关心、扶持和帮助。部分残障人士因身体残疾存在特殊心理特点,在人际交往和生活方式上与众不同,常遭遇歧视,甚至基本生活都难以保障。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“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,促进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”“完善志愿服务制度和工作体系”,为助残志愿服务指明了方向。国家也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,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助残事业,推动残疾人事业的发展
二、项目目标
       改善生通过提供生活照料、康复护理、辅助器具适配等服务,帮助残疾人解决生活中的实际困难,提升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和舒适度,改善生活质量。为残疾学生提供教育支持,如学习辅导、助学金等,帮助他们接受更好的教育。同时,通过职业培训、就业指导和岗位推荐等方式,帮助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实现就业,增强他们的经济独立性和社会融入感。关注残疾人的心理健康,为他们提供心理咨询、心理疏导和心理康复等服务,帮助他们树立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,克服心理障碍,增强自信心和自尊心。组织各种文化、体育、社交活动,鼓励残疾人参与社会生活,增进他们与健全人之间的交流与互动,减少社会对残疾人的歧视和偏见,营造包容、和谐的社会环境,推动残疾人全面融入社会。通过宣传和倡导活动,提高公众对残疾人事业的认识和关注,普及残疾人权益保护知识,倡导扶残助残的社会风尚,动员更多的人参与到助残事业中来。
三、项目实施
   (一)开展阶段
     1.需求评估阶段:通过线上线下问卷、上门访谈、社区座谈会等形式,对服务范围内的残障人士进行全面需求评估,了解他们在生活照料、康复医疗、就业培训、心理疏导等方面的具体需求和困难。
     2.建档立卡:根据调研结果,为每位残障人士建立详细的个人档案,记录基本信息、残疾类型与程度、需求情况等,为后续服务提供精准依据。
     3.服务实施阶段:为生活困难的残障人士提供生活物资援助,定期组织志愿者上门探访,提供家务协助、代购代办等服务。
     4.康复服务:邀请专业康复治疗师,为有康复需求的残障人士制定个性化康复方案,提供物理治疗、作业治疗、康复训练指导等服务。同时,开展康复知识讲座和培训,提高残障人士及其家属的康复意识和能力。  5.就业支持:与当地企业建立合作关系,根据残障人士的身体状况、技能水平和就业意愿,开展针对性的职业技能培训和就业指导。举办残疾人就业招聘会,为残障人士提供合适的就业岗位,并在就业初期提供跟踪支持。
     5. 心理关怀:组织心理咨询师和心理志愿者,为残障人士提供一对一心理咨询和心理疏导服务,帮助他们缓解因残疾带来的心理压力和负面情绪。定期开展心理健康讲座和团体心理辅导活动,增强他们的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。  
     6.社交融合:组织各类文化体育活动和社交活动,如残障人士艺术展览、趣味运动会、手工制作活动、节日庆祝活动等,为残障人士搭建社交平台,促进他们之间的交流与互动,增强他们的社会参与感和归属感。
  (二)资源需求 
     1. 人力资源:招募培训康复治疗师、心理咨询师、就业指导师、志愿者等专业服务人员。
     2. 物力资源:办公场地、康复设备、活动器材、生活物资、宣传资料等。
     3. 财力资源:项目运营资金来源于社会捐赠、政府补贴、企业赞助等,用于支付人员费用、物资采购、活动开展等各项支出。 
  (三)项目管理与监督 
     1. 成立项目管理小组:负责项目的整体规划、组织实施、协调沟通和监督评估。
     2. 制定服务标准和流程:确保服务质量和效率,做到规范化、标准化服务。
     3 . 建立监督机制:定期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内部自查和外部评估,接受服务对象、捐赠方、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的监督,及时发现问题并整改。
四、项目成效 
    1.生活品质提升:项目为200位残障人士提供适配辅助器具,如轮椅、助听器等,帮助他们改善行动与交流障碍。同时,为150户困难残障家庭送去生活物资,涵盖米面粮油等,解决基本生活需求;定期上门提供家务协助,服务时长累计达1000小时,使残障人士生活环境更舒适,生活自理能力平均提升30% 。
    2.康复进展显著:专业康复团队为180名有康复需求的残障人士制定个性化方案,经过为期半年的康复训练,肢体功能障碍者肢体灵活性平均提升25%,认知障碍者认知能力平均提高20% 。举办10场康复知识讲座,培训人数达300人次,帮助残障人士及其家属掌握康复知识与技能,增强自我康复管理能力。
    3.就业实现突破:与30家企业合作,提供200个就业岗位,成功帮助80名残障人士就业,就业率较项目实施前提高40%。开展8期职业技能培训,涵盖手工制作、电商客服等热门领域,培训后残障人士就业竞争力显著增强,人均月收入增长1500元。
    4.心理状态改善:组织心理咨询师开展一对一心理疏导500次,帮助残障人士缓解自卑、焦虑等负面情绪,心理困扰缓解率达70%。举办12场心理健康讲座和团体辅导活动,参与人数达400人次,90%参与者表示增强心理调适能力,更积极面对生活。
    5.社会融合增强:组织文化体育活动15场,吸引500人次残障人士参与,为他们搭建社交平台,结识新朋友,社交圈平均扩大2 - 3人。开展宣传活动20次,发放宣传资料5000份,覆盖人群达10000人,公众对残障群体关注度提升35%,社会接纳度提高30%,营造更包容的社会环境。

联系我们

电话:0795-4600089、18370565828

地址:江西省宜春市奉新县励行路

扫一扫,关注我们

Copyright © 2011-2025 奉新县乐行公益联合会  Powered by LeXingGongYi   赣公网安备36092102000108号赣ICP备2021010801号
18370565828 0795-4600089
返回顶部